<
最近更新
我的作品
待售作品
工笔用具
作品润格
所获荣誉
工笔教程
我的随笔
留 言 簿
工笔论坛
返回首页
本篇文章全文发表于2002年6月11日《电脑商情报》第35版
感 谢 网 络
李 晓 明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在安徽省巢湖市郊,离省会合肥有120里之遥,信息、交通都不算发达,人均月收入500余元。
本人自1991年从安徽省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以后,一直担任本厂职工子弟学校的美术教师,教学之余喜爱钻研国画,投入了许多的精力。1991至1996年间,作品经常参加各种美展,也获得过不少奖项。可是,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偏僻,人均收入也较低,作品一直未能走入市场,“以画养画”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对自身绘画事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失去了信心。1997年成家以后就基本放弃了国画专业,转而带带美术补习班来补贴家用。
也就是在那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接触了电脑,并疯狂的迷恋上了电脑游戏,1999年3月借“电脑作图”的名义用尽家中所有的积蓄添置了一台当时的高档机型。有了自己的电脑后,很快的也就玩厌了各种游戏。随后又迷上了网络,每日在各大软件下载站点转悠,泡在当时尚属新潮的QQ上达10小时之久,月电话费用支出最高达1100元之巨。
“痛”定思痛的我决定还是用老本行来扭转局面。2000年初,首先申请了一个免费空间,尝试着制作主页并将自己的作品在网上进行销售。自己又添置了一台扫描仪,将以前留存的一些作品图片全部传上网,在网站里又加入了一些流行软件和图书的下载,又到各大搜索引擎站点登录自己的网站,为提高浏览量做了不少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的浏览人数由最初的每日几个人上升到如今的200人左右,这在以个人专业宣传为主的站点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其间,又陆续地为其他书画家们免费的制作了十几个个人站点,还组建了“宝晋斋网上书画函授中心”这个小团体,自己同时也担任了网易视觉论坛的版主和搜索引擎书画家栏目的管理员,从而结识了许多同行的朋友。2000年3月,第1幅作品在网上被一位来自广东的朋友购藏,信心大增,又重新拾起了丢弃多年的画笔。自此以后,每张新作完成后我都拍成照片或直接用扫描仪扫描出来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一下传上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在QQ上和Email中征求广大网友的意见,对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地作用。我还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画家的优秀作品和大量的花鸟鱼虫的摄影佳作,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真正让我体会网络无穷威力的是一次为上海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设计饮料包装的业务。原始客户是一家日本公司,上海这边负责策划、设计,而上海公司的文化总监恰好回到台湾度假去了。我每完成一张草图都用Email同时发到三处征求意见,然后汇总反馈信息再重新修正。由于设计任务的时间要求很紧迫,所以大家都保持在线联系,两天内反复修改达7、8次之多,这样的情形在传统的状态下几乎是难以完成的,网络的交互性和便利性确实无可替代。后来,每次绘制客户定购的作品之前,我都会先画一张草图Email过去,征求意见后才正式定稿,这样就减少了对方对自己所绘制作品不满意的可能性,加强了客户的参与性,彼此间的合作就比较愉快了,后续的商机也就随之而来。今年年初,我替美国“Tee's Works”公司设计新年贺卡,因为是专业印刷,对方对图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起始的时候我是直接将对方要求的作品的照片用EMS特快寄到美国去,一张照片的成本将近180元,而且也拖拉了不短的时间。几经思考后,我采用了在本地用600dpi的分辨率扫描后,上传到我的网站后,再通知对方下载的方法,所有的一切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美方对此十分的满意,和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0年12月,“新加坡镇凌国际集团”下属的“镇凌苑画廊”通过网络浏览了我的个人主页,对我的作品产生兴趣,通过Email和我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合作后,于2001年9月在上海和我签订了长期的代理合约,使我有了稳定的售画收入。我也随之停薪留职,转而专心从事国画创作,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数倍。
表面看来,我的收入还是靠传统的绘画专业。但是,如果没有网络的出现,我的作品直接面对国内外的商家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我也很可能彻底地放弃了我自己的专业。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而“地不利”的因素是许多同道都会遇到的,网络的出现与繁荣肯定会完全地打破这种地域上的不利对个人发展所带来的障碍。
我感谢网络!
【中国工笔画论坛】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