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教学初探
李
晓 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二、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三、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
笔者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坚持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国画教学工作,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此作引玉之举,有待各方家教正。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师范类美术专业毕业,造型功底较为扎实,在国画教学中“形”的掌握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宣纸有着很强的吸水性,线条和墨色的变化较难掌握。对此教师必须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宣纸的水分渗洇变化、行笔速度的快慢变化是提高国画创作能力的关键。积极外出听课,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我们应掌握小学国画教育的特点。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美的看法和成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小学生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决定了小学国画教育不宜从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等传统的教学题材及角度开始,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发现,初期以蔬果静物为教学题材比较适宜,如西瓜、白菜、蘑菇、辣椒、花瓶等。因为静物的造型相对简单,组合性较强,同时也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可导入花鸟走兽的教学,但不是传统的花鸟画题材,而是和简笔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如熊猫、泥公鸡甚至卡通动物形象如米老鼠、大力水手皆可入画,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课余训练。美术课本中关于国画方面的内容偏少,美术课时每周也只有一至二节。单靠每周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强调学生在家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练习外,积极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各班挑选几个国画感觉较好的同学进入兴趣小组,加强辅导与训练,使他们成为各班的“领头羊”,带动全体学生国画水平的提高。
最后,经常性的开展书画活动是提高小学生国画创作能力的关键之着。爱写写画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爱展示他们的作品,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承认更是儿童的共性。所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各种书画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必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从1991年起即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全校师生书画展,97年和99年又分别举办了“迎港归少儿百米书画比赛”和“迎澳归少儿百米书画大展示”活动,平时加强和少年宫、文化馆、市教委等单位的联系,积极参加上述单位举办的各种书画活动,对学生书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国画教学并不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畏途”,只要教师能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针对小学生的天性进行有特点的教学,小学国画教学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